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教师招聘试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0-03-09 聘教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地下党 从 音乐教师招聘试卷与复习资料 移动到本区(2009-08-11)目 录
第一部分 前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 课程性质
(一)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 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 运动参与
(一)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二)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
(一)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二)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四)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学习领域三 身体健康
(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二)发展体能
(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五)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
(一)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二)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三)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四)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学习领域五 社会适应
(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二)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
1. 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2.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 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二)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
1. 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2.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3.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 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 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2. 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2. 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说明:应聘时请注明本信息来源[聘教网],便于招聘单位确认。 求职防骗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009年青岛市南区教师考聘考试教育理论笔试真题 2009年杭州西湖区12月小学体育教师试题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